欢迎您进入国画家李巾棠 字敬堂号雪野 的书画艺术网
皖南徽居 拙政园残荷 玉玲珑 议会大厦
刊于 2008.12.25《解放日报》 刊于 2005.12第159期《书与画》 刊于 2006.8.31《新民晚报》 刊于 2006.6.3《美术报》、2005.10.6《解放日报》
石浦海岸 网师园小景 锦溪俞家桥 沧浪亭春色
选自《李巾棠专辑》 刊于 2005.12第159期《书与画》 刊于 2004.3.26《东方城乡报市民周刊》
宏村南湖 树荫遮天 漕溪公园一角
刊于2009.7.17《联合时报》 刊于  2006.6.26《解放日报》
        2006.4.21《联合时报》
刊于 2004.3.26《东方城乡报》

感受造化 大气自如

评李巾棠写生作品

江东大壶

当今海派画坛,李巾棠先生的山水画作品独树一帜。然其新近的写生国画作品,却有另一种韵致,令人心润神怡,不忍释怀。尺幅虽小,大气自如。

所谓大气,实则与“大”无关。作品当气量大,气局大,气魄大,气度大。忸怩作态,甜俗艳丽等小家作派往往为其不齿。

《清溪公园》图就是一幅大气磅礴的写生小品。中国画写生不似西画写生,重要是表达一种艺术家的独特感受,而非客观对象的物性。历来文人墨客借助“笔墨”抒发性情,“倾吐块垒”,崇尚作品的意象,情致和品格,力求那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味外之味”,所谓情趣与意象融化之境。至“大写意”,则以“太似为媚俗”为训,鄙视谨小慎微的描摹,不拘一笔一划之得失。不似并非漫无法度,《清溪公园》图界于似与不似之间,似乎有点偏似,作者良好的写实功力与此并不见“俗”的影子,反而更为通透,更为传神。

李可染,吴冠中,黄胄之所以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全然得益于他们奔波山水之间写生的结果。现代画家,不思进取的很多,不看书,不读报,也不出门,闭门“练功”,玩写偶然的“笔墨”技巧,弄巧成拙,缺乏应有的自然气息与文化内涵,自我陶醉,孤芳自赏,终日缠绵于不值推敲的小情调,小趣味。梅兰竹菊,花鸟虫鱼,都来自于教科书与花谱,苦索无味,老调重谈。今天这样画,明天也如此画,陈陈相因,千人一面,毫无创造与情感可言。古人的好与坏他都能弄一些,只是不见了其本人的真性情,不见了造化的勃勃生趣。

新鲜永远是最重要的。新鲜哪里来?新鲜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李巾棠先生得前辈名家应野平真传,已绘就一手好山好水,早具备了“吃老本”的功夫,却在花甲之年爬山涉水,不辞劳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遍人间春色。这确是值得周围许多画家学习的。

自然打动了李巾棠,他把它写生下来,又打动了读者,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画家的快乐之处也许正在传递这种“打动”之间。

武夷山五曲桥下
刊于 1992.10.15《新民晚报》
武夷试剑石
刊于 1992.12.17《新民晚报》
  欢迎留言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ICP证:沪ICP备10221038-1号  

 

力攻山水

  重墨写黛山,白云伴我还;
  下笔应有情,更觅童心闲。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第五页     第六页

 
游艺花鸟

  点厾笔墨写花鸟,恩师教诲铭心中;
  四十三载师生情,熔入丹青意无穷。
  第一页     第二页

 
偶涉人物

  画人本见拙,偶写也无妨;
  只望下苦功,大雅意气昂。
  第一页

 
书法为骨

  欲得妙于画,当先妙于笔。
  第一页    第二页